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军事 隆万盛世 517辽河套长城

517辽河套长城(2 / 4)

    “蓟镇兵马东移,绝非好事。”

    杨博哀叹道。

    “既然你不想让蓟镇大军出关,杨选又不愿听从你的警告,不如直接让属下把给蓟镇的粮秣扣下一批,让他无法指派大军东移就好了。”

    徐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选确实可以指挥蓟镇兵马行动,可以完全不用管兵部甚至内阁的命令,可有一点他也不得不受到朝廷的牵制,那就是蓟镇为边镇,就靠他的地盘筹集到的粮草根本无法支持大军行动。

    实际上,朝廷也以此牵制各镇大军。

    要知道,九边兵马长期和北方草原民族交战,其士卒战力自是明军中最强的。

    若是九边重镇中出现心怀叵测之人,有大军在手,对朝廷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好在,虽然这些官员将领手上有兵,却始终缺乏持久作战的粮草支援。

    后世只知道明朝很难保障边关士卒吃食,粮饷多被克扣,可谁知道,这也是朝廷掌控边镇兵马的一种手段。

    别说粮草紧张,就算粮草不紧张,朝廷也绝对不会向边镇运送过多的粮草,让他们衣食无忧。

    至于是否担心士卒因此造反,呵呵,其实九边的官员若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儿,真到了引发兵变这样的事儿,也只能说明他们驭下无能,到时候自然会被抛出去,作为平息民怨的羔羊。

    何况,大明朝自建立到如今,士卒闹饷,甚至因此闹出哗变的事儿还少吗?

    徐阶的建议,倒是在当下,钳制杨选最好的选择。

    杨博下意识的点点头,算是在心底认同了徐阶的建议,而另一边的袁炜也是认同含笑点头。

    其实,内阁处理不管是政务还是军务,都已经有迹可循,只要多看相关档桉资料,就能知道遇事该如何处理。

    这也是明朝的内阁阁臣真不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不需要有地方履历的原因。

    他们只需要具备沟通六部的能力就好了,毕竟具体事宜,其实更多的权利还是在六部手中。

    “存斋兄意见中肯,回衙门我就安排此事。”

    杨博也不是婆婆妈妈的性格,既然心中认定此事,也不会瞻前顾后,当即打算扣下蓟镇粮草,让杨选无法按照自己想法出兵关外。

    在杨博要离开内阁的时候,徐阶又叫住他说道:“兵部那边最好给福建下个文,让他们尽快解决兴化倭寇,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

    “此事我也知道,只是这次闽粤倭寇活动频繁,无力抽调大军支援兴化府,浙江赵巡抚也不愿调走精锐入闽剿倭,所以才拖延至今。”

    杨博有些低落的答道。

    下面那些地方官,各有各的心思,有时候就算他这个尚书知道详情,可也难以直接下令做什么,实在是官场的潜规则是如此,他也不敢轻易撕破这层窗户纸。

    “催催吧。”

    徐阶也只能这么说道。

    杨博所说的情况,他又何尝不知。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在年前他知晓浙江赵炳然的决定,他一定会马上派人给那边送信,让他以大局为重。

    可是时间已经拖延至今,再给浙江送信,让他们派遣精锐大军南下,已经于事无补。

    那么,朝廷里还能做什么?

    那就只能催,下公文催促福建尽快开启战事,消灭盘踞在兴化府附近的倭寇。

    官越大,需要培植的党羽就越多,为的是什么?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么做,早晚会因为某些人欲壑难填的贪欲而事发,最后引火烧身吗?

    培植党羽,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命令传到下面,能够被人忠实的执行,而不会因为各种原因推三阻四。

    只有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会真正的听命于自己,也只有因此才能享受到权利的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