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言情 红尘渡劫 二四五、踏足天涯海角

二四五、踏足天涯海角(2 / 4)

    几大富豪的随从们纷纷拿起相机,将美丽的风景和老板们美丽的幸福瞬间,都完全复制到了胶片上。

    在鹿回头的雕像前,李媛媛拉着几个富豪夫人们一起拍照留影,然后又拉着周航,让郭广平跟着他们,不停地拍照留影。周航只得耐着性子,配合她做出各种亲密的动作来,引得其他四位夫人羡慕不已,于是也要求她们的老公与她们一起,拍了许多亲密的照片。

    山顶有许多涂鸦的地方,李媛媛要拿口红跟风写留言,被周航连忙制止了,说道:“大自然是干净的,我们作为旅游观光者,也要做到干干净净地来,再干干净净地走,不要留下任何不属于这个地方的东西和印迹。走的时候,除了带走我们在这里产生的垃圾以外,什么也不要带走。”

    李媛媛瘪瘪嘴,说道:“就你觉悟高,一点意思都没有。”

    说罢,拉着谢梦瑶和陈佳妮跑开合影去了。

    马明凯在一旁笑呵呵地说道:“道格周,女人是需要哄的,有时候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是可以适当将就一下的。”

    周航笑嘻嘻地说道:“普通人在山顶涂鸦没有问题,因为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是张三或李四。如果我们这几人在这里留下了一字半句的印迹,那就是一个笑话,会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议论的。”

    李遇龙笑道:“普通百姓有他们的自由和欢乐,我们也有自己的约束和禁忌。层次不一样,受到的道德约束也有一些不同,习惯了就好。”

    一行人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谈笑风声地往山下走,什么猴山、鹿园这几人都不怎么在意,必定这帮人都是见过大世面,几只小猴小鹿的动物,矮山浅海的风景,还真引不起他们太大的兴趣。

    他们来到山下停车场,几个女人和一些保镖们早已候在车前,大家一起上车往西面的天涯海角赶去。

    此时的天涯海角还不是经营性的风景区,三亚市正在做看法的前期准备,据说在天涯镇已经发现早期人类生活的遗址痕迹,现在一帮专家学者正在那里考古发掘。

    今天的给他们带路的警察们也不催促他们,几辆警车和摩托全程跟着。客人们停,他们跟着停,客人们走,他们就在前面带路。

    他们在天涯镇找了一家特色餐馆吃了一餐便饭,权当午餐了。午饭后,周航单独与执勤的警察们沟通了一下,然后回到大巴上继续海边而去。

    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二十多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的海上奇景。一行人至此,似乎到了天地的尽头。

    古时候交通闭塞,人员往来十分不便,唐代李德裕在崖州作的《登崖州城作》是这样写到: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那时候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罪臣逆子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

    唐代宰相诗人杨炎在《流崖州至鬼门关作》悲号:“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他的的诗句倾吐了自己遭到贬谪,当时流放三亚的际遇。

    宋朝名臣胡铨在《买愁村》中哀叹:“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

    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以此作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