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军事 隆万盛世 561宗藩条例

561宗藩条例(2 / 4)

    至少,打开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宗室成员不必拘泥于《祖训》,可以务农经商做官,和普通人无异。

    而现在什么样子,宗室什么都不能做,但其实什么都在做,只不过是挂靠在下人名下。

    南陵王朱睦楧所提的七条建议分别是,一为请立宗学以崇德教;

    二为设科选以励人才;

    三为严保勘以杜冒滥;

    四为严保勘以杜冒滥;

    五为戒奔竞以息饕贪;

    六为制拜扫以广孝思;

    七为立忧制以省禄费。

    “那明日看看李尚书收录整理的条例看看。”

    魏广德暂时不想涉足宗藩之事,所言自然就有点敷衍,以前倒是想到过,也不知道是自己想到的还是后世曾经看到过关于明朝宗室的文章,所以想到一个定额的办法。

    即固定每宗禄米的总数,然后按照人头,爵位均分禄米。

    这样,不管宗室如何繁衍,朝廷需要承担的禄米总额不会发生变化。

    不过真要实行此策,怕是宗室要吵翻天,也不知道会不会引发各地宗室再次集体闹事儿。

    任何改革,总有人利益受损,他们也必然是改革的阻力。

    面对宗室,特别是那些上层宗室,魏广德现在可不敢和人家扳手腕。

    别看各地的亲王、郡王没什么权利,处处受到地方官府压制,可那也得看什么事儿。

    官府占理或者不输理还好说,可要是都不占,人家直接把状告到皇帝面前,皇帝为了维持家族和睦,说不得就要拿他这些文官开刀。

    毕竟皇帝嘛,其实就是宗室的大家长,自然要为族人说话。

    这些,也不是他魏广德看出来的,而是所有文官都能看到的事儿,所以以往对宗室条例的改革,其实大多针对中下层宗室,像亲王、郡王一级的宗室,那是绝对没人敢动他们的福利。

    毕竟一旦做了,后果疏为难料。

    第二日,魏广德进了翰林院,看到礼部和吏部gāo • guān 居然都到了这里,毕竟像李春芳、严讷、董份、高拱这些人,可都是翰林学士,也难怪要礼部和翰林院会同商议。

    其实袁炜身上也有翰林院学士头衔,不过他是现在大明朝内阁唯二的大学士,自然不方便列席。

    不过李春芳的初稿,却早已经摆到了他和徐阶的桉头。

    这年头可没有复印机,一切都要靠人工抄写,由礼部书吏抄写也只有十余份《条例》,所以自然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份。

    不过还是大致分了下,至少学士、侍读、侍讲学士手上都是人手一份,至于张居正、魏广德这样的侍读、侍讲也有,都是各自坐在下面默默观看。

    其他人就只能等着了,或者根据一会儿商议时候提出来有待商榷的条款,他们也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应该说,李春芳奉旨编录的《宗藩条例》,本质上就是对朱元章当年发布的《皇明祖训》的一次小改动,或者说打补丁。

    洪武二十八年,明成祖朱元章颁布《皇明祖训》,为后世子孙定下不易之法。

    诸王分封是朱元章政治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皇明祖训》中关涉藩王内容甚多,其实主要就是涉及爵位分封承袭以及宗室不同于平民、臣僚乃至勋戚的法律特权。

    当初朱元章制定的《祖训》,因为大明建国时间过短,很多存在的问题都没有爆发,尤以宗室承袭及之后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朱元章也没想到宗室人口会在嘉靖朝来了一次人口大爆炸。

    而这次的《宗藩条例》,则对大部分存在问题的项目都有更改,也更加细化,针对的自然也是限制。

    李春芳编写的《宗藩条例》一共有67条细则,魏广德只是粗粗看了一遍就知道李春芳和自己有相同的顾虑,所以《条例》中涉及亲王本爵的条例仅有4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