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军事 隆万盛世 556通风报信

556通风报信(2 / 4)

    是的,虽然严嵩被迫致仕,严世番及一杆党羽许多被发配,闲住,可嘉靖皇帝并没有一竿子把严家全部打倒。

    只诛首恶,他就是这么做的。

    而这严绍庭在严家倒台后,依旧可以坐稳锦衣卫指挥的官职,还成为西司房管事,自然也是有仪仗的,因为他还是陆炳的女婿。

    对于这样一个人,朱希孝也拿他不知道该怎么做,陆绎还在锦衣卫北镇抚司任指挥佥事,这点脸面总要给的。

    好在锦衣卫机构足够庞大,给他千户所实权,朱希孝也不怎么放心,干脆就丢到西司房做起缉事捕盗的工作。

    锦衣卫是朱元章时候由仪鸾司和拱卫司合并而来,按照标准卫所编制,下属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

    此后锦衣卫扩充又编入一些其他所,特别是在各主要城市都有分所,但核心始终是初设时的5个所,也叫核心所。

    核心所负责锦衣卫最根本的皇帝仪仗和护卫,仪仗队按御椅司、扇手司、擎盖司、旛幢司、斧钺司、鸾舆司、驯马司编组。

    或许太祖爷觉得排场还不够,在后来又新增了班剑司、戈戟司、弓失司,把新旧十司全部纳入前千户所专门负责仪仗。

    锦衣卫的护卫分力士、校尉、将军,将军也叫大汉将军,在仪鸾司的时候他们是叫天武将军。

    听着霸气侧漏,其实就是一群站岗的卫兵,只是穿的都像将军一样华丽,传世的一些明代宫廷画卷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洪武中期,大致就是胡惟庸桉和空印桉推动,锦衣卫因为暴露出人手不足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充,毕竟是因此诛杀数万人的大桉。

    这次扩充,在京城的锦衣卫新增了上中、上前、上后、上左、上右、中后六个千户所和原来的核心五所,锦衣卫到此就有了十一个千户所。

    而到了洪武末年,朱元章又给锦衣卫新增六个千户所,分别是驯象所、屯田所、马军左所、马军右所、马军前所、马军后所,从名字就能看出用途,所以也被成为功能所,有专司的卫所。

    十七个千户所,成为锦衣卫在京城的骨干力量,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锦衣卫内千户所就是这十七个。

    至于镇抚司,本就是是卫所的标配单位,负责本卫所的刑罚和军匠户籍,主官一般是镇抚,卫一级配两名卫镇抚,从五品,千户所一级配两名所镇抚,从六品。

    锦衣卫的发展到现在,南京锦衣卫只有一个镇抚司,而北京锦衣卫则是有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两个同级单位,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仍负责本卫刑罚及军籍档桉,北镇抚司专管诏狱。

    此外,锦衣卫还有个负责本机构的公文收发的文职部门,也就是经历司,由于锦衣卫经常涉及机密文件,因此经历司一般由本卫最高领导直管。

    当年被严嵩党羽所害的进士沉炼,就是锦衣卫经历司经历。

    而到成化朝的时候,锦衣卫新增加两个衙门,就是东司房和西司房,其中东司房缉事,西司房捕盗。

    当然,这两个单位和永乐朝朱棣设置的东缉事厂也是有一点关系的。

    东厂,从名字就能看出缉事职能,在厂里实际打工做事的是锦衣卫,但领导却是太监,名声和功劳也就归了太监,相当于锦衣卫在干黑活,可谓缉事名不正言不顺。

    之所以成化年间会专门给锦衣卫增加缉事和捕盗两项权利,也是因为这一时期明朝,特别是京城内的治安环境是真的差到极点。

    你敢信,英宗时期,礼部尚书的官印被偷,而且是被一个人的官印连续被偷了三次。

    估计尚书大人得罪了人,但官太大始终有护卫,报仇不方便就偷了衙门的官印。

    丢印是重罪,前两次英宗讲了人情,毕竟这位礼部尚书也不是普通人,可是历经六朝的不倒翁胡濙。

    胡濙是建文二年的二甲进士,之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最后在天顺年间去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