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军事 隆万盛世 520又见丁忧

520又见丁忧(1 / 4)

    义乌兵,其实就是伴随着戚家军的声名鹊起才最终名满天下的。

    在戚继光招募前,根本就没人对那个地方多看一眼。

    在原有历史上,义乌兵在抗倭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境安民、且伤亡人数少,这喻示着他们不会只为抗倭而存在。

    自从嘉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入军后,从军尚武成为了当地民风,他们慢慢规模扩大,也慢慢成为明朝最依赖的王牌军队,这支队伍也开始走向神州大地。

    而在倭寇剿灭后,义乌兵或者说戚家军更是跟随戚继光,从富饶的江南调往苦寒的北方边境,与边军一起守卫帝国的长城屏障。

    不过,这个时候的戚家军已经被称为浙兵,是作为客军营兵出现在北方。

    浙江义乌兵凭着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先进的装备、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称为明朝一支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也是被誉为“16世纪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浙兵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因此浙兵变成了各个地方的守护神,哪里有需要就哪里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帮忙巩固各个地方的国防,提高军队的实力,更是作为帝国的主力,在万历朝鲜之役发生后,第一时间出征。

    “乌武勇之名甲于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虏尽召乌兵矣”。

    这些,也直接导致明朝后期出现了“浙兵半天下”的说法。

    剿倭战争结束后,时任兵部右侍郎殷正茂提请浙兵留营,因为怕倭寇又东山再起。

    广西调募浙兵则是在隆庆至万历初年,主要是因为“獞猺”乱起。

    福建除在抗倭时候留戍的浙兵,依然陆续调募浙兵。

    南直隶初募浙兵也是在嘉靖倭患时期,之后亦有调募浙江义乌善水者充营兵,而其它地方也因为各种原因调募了浙兵。

    成也萧何败萧何,因浙兵声名鹊起时,明朝整体军力反而呈现出下滑的状态,概因有事调募浙兵,主兵未练或练而未达效果。

    其实,赵炳然的奏疏,也全然不是告状之语,而是预测到了不少东西,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

    而且,明朝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时,浙江已成“疲省”。

    据记载,浙江出现水涝,储蓄空虚,壮丁远戍等令人堪忧的事情,所以就开始有官员请求停罢调募浙兵。

    调募浙兵驻防的省份也产生诸多问题,一是浙兵粮饷较他兵厚,所费粮饷巨大,而是浙兵调募太多,浙兵战斗力和素质良莠不齐,纪律变坏,扰害地方。

    后来尽管朝廷应浙江官员所请禁止再调募浙兵,可是每逢边防和海防出事,他们依然调募如故,浙江与各省其实都有被调募所累,可惜浙兵调募没有减少,一直持续到明灭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魏广德也没关注到赵炳然奏疏中提到的各省团练还是因首选本地人,而不能只盯着浙江,特别是不能拘泥于一地。

    “练兵,赏赐。”

    裕王这个时候才觉得,强兵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去义乌招募一支军队就会很能打。

    “看来,还是要从长计议。”

    裕王有些失望的说道。

    “殿下,其实赵大人奏疏里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若是各省遇事就去义乌募兵,自己省的人不招募,这些人成天无所事事怕是会生变。

    而且就那小小的义乌,又有多少壮年汉子可以招募,要不加以限制,怕是那地儿直接变成女儿国了。”

    李芳这时候却提醒道。

    能长期呆在裕王身边,李芳自然还是有眼力劲的。

    实际上,别看李芳只是太监,可他也是内书堂出来的,要说学识、见识,可丝毫不比魏广德、殷士谵这些人差多少。

    只不过入宫后,一辈子都只能是皇家的奴仆。

    仕途还有,只不过是在内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