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军事 隆万盛世 364板升城外

364板升城外(2 / 4)

    首领嗤笑中召集了部落里剩余的二十多个年轻人,还有一些中老年牧民,骑上马带上弓箭,准备往老牧民所说的方向去看看。

    而老牧民此时失望的看着不断从身边穿过的人,最后他选择了往自己家的方向跑,骑着马,带上自己的家人还仅有的一些食物,逃离这里。

    还好现在不是冬天,否则帐篷这样御寒的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现在晚上也很冷,但还不至于被冻死,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来。

    远处轰鸣声传来,带着家人跑出部落的老牧民回头往那个方向看了眼,首领带着的几十个人面对那黑压压冲来的红色海洋已经傻了,有人已经拨马往回跑。

    他们来不及了。

    老牧民心里只是这么想着,管不了太多的,他选择带着家人逃离这里。

    在蒙古这片土地上,现在的主人叫孛儿只斤·俺答,他本来是土默特部的汗,只是现在他已经是这片草原各部族公认的大汗。

    辽阔的草原上,除了那几个大的部族外,还生存着许多如眼前这样的小部族,几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人。

    这样的部落,有些本来就是属于大部族的成员,有些则只是依附于大部族的dú • lì 小部族。

    几万人的大部族不可能聚在一个地方牧羊,他们需要分成若干小部落,撒在草原上,也允许向他们臣服的小部落存在。

    老牧民所在的部落不是dú • lì 小部族,而是土默特部的一部分,也算是大汗的嫡系部落,刚迁到这片草场不久。

    阿勒坦汗带着大队人马去宣府,他也是听首领说过的,这次孩子们回来一定会带回不少铁锅、茶叶和布匹,只是想不到先等来的居然会是明军。

    这个蒙古部落只进行了短暂的抵抗就被消灭,明军只在这里呆了很短的时间,杀掉一些牛羊吃掉,而剩下的牛羊和老马则全部宰杀,能用的战马则被带走。

    “俞将军,那些人怎么处理?”

    一名带队的游击策马到俞大猷身边,小声问道。

    虽然是询问,可是脸色狠辣的表情已经把他此时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是没有时间带走这些俘虏的,何况那些人都是老如病残。

    俞大猷知道,他们此次出征需要隐蔽和速度,沿途是不能留下活口的,否则谁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其他未被发现的部族存在。

    而且,这个游击的意思他明白,也知道这不一定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所有跟随出塞的将官和士卒的想法,他不能违逆民意。

    “按你们的习惯处理,尽快带队跟上来。”

    俞大猷只是简单的命令道,随即头也不回的拨马就走,身边的亲兵也纷纷策马追了过去。

    按照计划,俞大猷他们是纯骑兵偷袭板升城,所以除了加紧赶路外,路上遇到的灰河和黑河都直接寻找浅滩涉水过河,他没时间等待携带辎重的步兵。

    只有回程的路上,会携带从板升城抢掠到的物资,再要涉水就比较麻烦,所以才有让刘汉和李文进带兵在两条河上搭建浮桥,便于部队快速通过。

    撤退的道路是精心选择的,都是河道深而水流喘急的地方,便于截断身后的追兵。

    到时候只需要往桥上泼上火油就可以快速毁掉浮桥,让鞑子的追兵来不及过河追杀。

    在明军过去后,整个部落营地就安静下来,只有浓浓的血腥味在弥漫。

    板升城位于大同以北,两地相距约三百多里,最初是因为遁入草原的汉人,聚居于此,从而形成了大片定居农业聚落,当时被称为“板升”。

    板升规模很大,“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陂溪涧之险”。

    他们将蒙古高原的游牧经济方式一改而为农牧结合的复合经济,推动了明清时期蒙古高原的经济转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