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穿越 天可汗 征途

征途(2 / 3)

    众军大喜,随即叫那军士带路,向北平移了一段路,果然见着一条蜿蜒的小河在众山之间。人们兴高采烈地奔向小河,一时忘jì了情况不妙的烦恼。

    军士拿着水壶打水上来,薛崇训喝了一口,回顾左右道:“咱们就顺着这条河的方向直走,先向南,等河流转向向东时,咱们便往东翻山回国。”

    一个老将带着忧虑的表情道:“吐蕃人恐怕也会想到咱们会找水源,他们跟着河搜寻,便能容易地发现咱们的踪迹。”

    薛崇训道:“无妨,此地崇山峻岭,本来吐蕃就没有布置多少兵力,我们防范的只是后方的郎氏部,只要加紧行军,便可避免被追赶上。”

    他说罢沉吟不已,水源解决了,粮草如何解决?这林间倒是有些小动物,但是他们要行军,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去打猎,无法满足几百人的粮草问题。

    他一个人想了许久,忽然喃喃道:“这么大一片地方,不可能完全没有人烟吧……”

    不错,薛崇训想到的办法便是以战养战,掠夺战区的平民自足。有时候他心存良知和廉耻,但很显然他完全不是什么坏事都不做的一个滥好人。

    众人又走了一天一夜,已饿得肚皮贴背,薛崇训自己都饿得两眼发花了。但天无绝人之路,这时,斥候及时发现了一个村庄。

    活该他们倒霉。薛崇训对众将说道:“咱们去征点军粮。”饿得半死不活的人们听罢又看见了希望。

    军队爬上一个山坡,俯视下面的村庄,日月溪之旁还有人在洗衣服,忽然发现一群衣衫褴褛手执兵器的人,以为是盗贼,顿时惊惶失措地奔跑起来。薛崇训静静地看了片刻,说道:“上衣下裤,帽子好像是鲜卑帽,这是个吐谷浑人的村庄。”

    因为马上有吃的了,大伙儿的心情都好了些,有人不忘附和道:“郡王好见识!”

    “围了!”

    一声令下,一个队正带着部队冲下山去,在村庄四面布兵张弓搭箭。薛崇训为防万一,让主力占据高地并未下山,只在上面列阵以待。然后自己又带了一队人下山去看情况。

    村里的建筑多是土筑草顶,大约只有二三十户,在这边陲之地,算是不小的村落了。很快有些猎户拿着弓箭出来了,躲在围栏后面往外瞧。

    薛崇训大喊道:“有会说汉话的吗?为防流血,出来谈谈!”

    过了许久,一个长胡子带圆帽的老头儿和两个年轻人走了出来,那老头儿喊道:“不要放箭,老夫来和谈。”

    在历史上,鲜卑人和汉人交往密切,汉化也很严zhòng,会说汉话的不在少数。况且八世纪的东方世界,汉人王朝便是中心,汉话相当于通用语言,就如今天的英语一样,随便走在哪里总有些人会“鼓捣摸你”几句。

    老头儿等三人小心翼翼地走到薛崇训这边,回顾左右,见到众军穿的衣服和带的兵器,已然猜到是唐人,而且刚才他们还说纯粹的汉话。

    “天兵驾到边陲小地,我等受宠若惊,不知有何事可以为贵军效劳?”

    薛崇训道:“我们军粮损耗殆尽,欲征些粮草,老丈帮忙筹措筹措,我军定不犯秋毫。”

    老头儿道:“天兵驾到,我等礼应以牛羊劳军,但不知需军粮几何?”

    “你们这儿,二三十户人家是有的,一户征一百斤粮草便是。”

    老头脸色大变,忙道:“将军请看,我们这穷困村落,百业凋敝,实在囊肿羞涩……”

    薛崇训神色一冷:“无论是腌肉还是粮食,一户人家连一百斤存粮也没有?休得罗嗦,如是野蛮之族,会和你讨价还价?”

    老头道:“边民活路困苦,勉强能半饥半饱,请将军明察。”

    薛崇训很没耐心地指着一个胖子道:“你看我的兄弟都饿得面黄肌肉了,你不交粮试试。”

    老头无语地看了一眼那胖子,脸色难看道:“两三千斤粮食……交不出会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